从毕业生的素质看大学的水平* p+ I" C: T5 d' _' o& K
% X% ]8 v/ G0 R) y" @4 f
衡量一所大学的水准,一是看它的科研成果,二是看它的学生素质。我认为,评价一所大学的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毕业生中获得诺贝尔奖等国际顶级奖项的人数。# L# @) f6 n) f" p& R: v* t% `% ?$ x
世界大学排名榜五花八门,名次的出入非常大,因为它们所依据的标准不同。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到哪个排名榜是把毕业生获得国际顶级奖项作为评估标准的。其实,一个大学培养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的学术表现更能反映这个大学的教育水准,更能说明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教育规律。8 B5 j/ R: G$ R8 m7 ?2 Z* ^' B5 k$ ^& h
那些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教师队伍强大,毕业生优秀。按照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来排名,世界前五位的大学分别是:0 z& d: X- h$ y G% Z
第一名,哈佛大学,其毕业生有76人获得诺贝尔奖9 X7 `! Z. U# H# V) w0 F
第二名,剑桥大学,其毕业生有65人获得诺贝尔奖0 V9 ?# r2 ] f7 P
第三名,哥伦比亚大学,其毕业生有44人获得诺贝尔奖$ |2 d( H |8 s! R
第四名,麻省理工学院,其毕业生有34人获得诺贝尔奖 6 _' k3 S4 j8 B: ~3 l0 T第五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毕业生有32人获得诺贝尔奖 ; i& V! a1 t* a2 g3 w, R3 A: S
上面这几所大学我都去过,走马观花了他们的校园文化。斯坦福大学建校历史比较短,其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只有13位,然而其现今的教师和科研队伍中有20余人获得诺贝尔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校就有11人获得诺贝尔奖,名列世界第一。最近几年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哈佛大学等,其学生素质可想而知。 ; n H) T/ R0 M: x7 D
) a% _+ w' \/ H1 v
这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的一尊雕像,名字叫“午餐时间”, M2 b9 t7 N' G5 ]' N
2010年,我在斯坦福访学期间,修读了数学系的一门《现代代数》,是本科生课程。这门课有一个期中考试,考试场地和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根本不占课堂时间,考试方式自由得令人吃惊。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就在学校的这门课的教学网络上把考题公布出来,学生可以自己任选一个地方,用两个小时把题目做好,到了规定的那一天,学生把答好的考卷交给老师就行。0 e* H6 M4 W+ a6 h G, F' j0 r
这次访学期间,我还修读了计算机系开设的《信息论》。这门课没有闭卷考试,就是根据平时三次大作业评定成绩。学生交作业那天,教这门课的教授把所有题目的答案打印好,厚厚的一摞子放在讲台上。在上课之前,这位教授宣布:“今天交作业的同学可以拿一份答案回去对照,看自己答得如何,而今天因故不能交作业的同学则下次再拿答案。”# P7 z0 Y P! V A! k
那些当天交不了作业的同学,就自觉下个星期交作业时再拿答案。老师也不担心那些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借同学那一份答案回去抄,学生也不会想这个点子。这是一种信任的契约,它是师生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谁也不会去违背。/ \, S7 o# A' { 教室座位和吃饭时间所反映的精神面貌 0 G/ y4 o9 d$ E7 o R$ F 3 B+ ~- W3 Q; l4 g5 x, \从课堂学生选择座位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的学习风气。我在新加坡上过这么多年的课,又在国内几十所大学讲过课,发现一个学生上课座位的分布规律,前两三排一般是没有人的,而后几排座位的人最多。在斯坦福大学,这种情况恰好相反,前几排的人最多,后面依次减少。这种学生上课选择座位的情况,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只上自己真正喜欢的课。 ( a1 `# L- t# E. n